2021年,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正式啟動。2025年,《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(guī)劃》發(fā)布,規(guī)劃范圍包括上海、江蘇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重慶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、西藏、青海13個?。▍^(qū)、市),將文化遺產的整體性、系統(tǒng)性保護作為首要任務,同時創(chuàng)新文旅融合,加快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建設。
構建美麗中國文化景觀軸線
《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(guī)劃》提出,打造一條從青藏高原、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(xiāng)的美麗中國文化景觀軸線。
山有脈,水有源,文有典,城有基。長江國家文化公園,在美麗中國文化景觀軸線建設中,文旅融合貫穿始終,主要包括自然山水、文化遺產、歷史都邑等。
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突出的文化遺產標識,是游客親歷古跡、現(xiàn)場模擬發(fā)掘體驗、教育研學的基地。從上游三星堆—金沙遺址,經(jīng)過中游湖北的屈家?guī)X、石家河遺址,到下游的安徽凌家灘遺址、良渚遺址,具有玉器、青銅、絲綢、瓷器等大量精美文物。以良渚考古遺址公園為例,旅游開發(fā)包括考古遺址的管控保護區(qū)、博物館的主題展示區(qū)、遺址文化公園形成的綜合文旅體驗區(qū)、現(xiàn)代休閑旅游生活圈。其中,綜合文旅體驗區(qū)通過游線將聚落選址的山水、宮殿、陵墓等串聯(lián),形成沉浸式的古今穿越游覽,在遺址的“廢墟”中,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山水標識的自然之景和人文之勝,是長江流域最美的風景。南岳衡山、峨眉山、九華山、普陀山等名山文脈悠長。上中下游書寫著一部偉大的治水史,從國家級非遺四川大禹故里傳說,到浙江會稽山大禹陵,豐富的“禹跡”遺產遍布長江沿線?!爸嗡迸c“安瀾”的華夏智慧橫貫東西,四川的都江堰、湔江堰、東風渠、通濟堰,湖北的長渠、浙江的姜席堰等,都是世界灌溉工程遺產。這些名山名水具有歷史文化識別性,通過文旅融合,塑造標志性景觀、打造體驗性項目,有助于游客對長江文化的認知與傳播。
歷史都邑標識是體現(xiàn)華夏匠心的杰作。從龍山時代的古城址群開始,長江沿線形成了成渝城市群、長江中游城市群、長江三角洲城市群、滇黔城市群。構建沿江旅游城市聯(lián)盟、打造長江世界旅游名城成為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重點。比如,湖北是荊楚文化的中心,也是長江的地理之中。建設長江國家博物館,是湖北武漢城市文旅的重大工程,集中展示長江全流域文化,特色展示荊楚文化、知音文化、盤龍文化、問津文化、碼頭文化、紅色文化等,與盤龍城、黃鶴樓等構成了古今一體的城市文化和景觀地標。
加快建設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
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沿線文化旅游資源十分豐富,13個?。▍^(qū)、市)擁有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30項、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28項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111處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1666項、國家歷史文化名城70座。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建設,以一條主軸為引領,形成主軸引領、七大文化片區(qū)聯(lián)動的總體布局。
長江流域分為藏羌文化、巴蜀文化、滇黔文化、荊楚文化、湖湘文化、贛皖文化、吳越文化7大文化片區(qū)。各省區(qū)市聯(lián)動互補,形成布局合理、特色鮮明、功能銜接、開放共享的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格局。
西藏和青海突出生態(tài)文明和藏羌等民族特色,以三江源為中心,突出“江河之源、生命之源、文明之源”的源地文化。四川以三星堆新館為重點,以神奇神秘的古蜀文明,演繹“世紀逐夢”“巍然王都”“天地人神”三大主題,老館改建為綜合性體驗中心和文創(chuàng)中心,利用毗鄰的飛行學院,開展飛行體驗等項目。游客量從30萬人次突飛猛進到600萬人次,文創(chuàng)產品銷售額達2.2億元。上海構建“一江”“一河”“一島”大格局,黃浦江的“世界會客廳”,聯(lián)合江蘇、浙江、安徽,舉辦“過江南·長三角名人故居之旅”和“中華文明探源長三角精品線路”,蘇州河打造“城市文化生活休閑帶”,開展“行走蘇州河”市民短視頻大賽,形成“近者悅,遠者來”的旅游氛圍。
文旅部根據(jù)長江沿線地區(qū)文化和旅游資源,選取具有突出意義、重要影響、重大主題的節(jié)點,串點成線,連線成廊,推出長江文明溯源之旅、長江世界遺產之旅、長江安瀾見證之旅、長江紅色基因傳承之旅、長江自然生態(tài)之旅、長江風景攬勝之旅、長江鄉(xiāng)村振興之旅、長江非遺體驗之旅、長江瑰麗地貌之旅、長江都市休閑之旅10條長江主題旅游線路,同時,與茶馬古道、長征、蜀道、萬里茶道等陸上古道共建。長江沿線各?。▍^(qū)、市),逐步實施統(tǒng)一品牌行動,形成長江國家文化公園統(tǒng)一標識,成立長江旅游營銷聯(lián)盟,開展旅游產品和品牌推廣營銷活動,推動長江黃金旅游帶的品牌認同和目的地旅游。
讓長江文旅名片走向世界
長江文旅名片立體展示中國山水人文精華和國家形象,在世界江河文明互鑒中具有重要地位。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過程中,各地通過多項舉措助力長江文旅名片走向世界。
一是舉辦長江文化主題活動,擴大城市和景區(qū)影響力。2024年,重慶長江文明論壇和重慶文化博覽會同時舉行,長江論道與旅游搭臺結合,“長江文化”主題展館設置“國家文旅消費示范城市”“長江文化藝術灣區(qū)”等主題展區(qū),“文旅融合”主題展館突出文創(chuàng)產品及文化新業(yè)態(tài),吸引了國內以及德國、白俄羅斯、巴基斯坦、日本等多國使領館和展商機構參與。武漢長江文化節(jié)舉行“知音湖北,遇見盧森堡·讓世界沿著長江讀懂中國”湖北文旅推介會,并啟動長江文化海外主題宣傳推廣活動。江蘇省長江文化節(jié)以“融合·弘揚·共享”為主題,立足長江全域,聯(lián)動長江流域13?。▍^(qū)、市)和江蘇省內沿江8市,通過“文物長江、非遺長江、藝韻長江、行走長江、開放長江”多項特色活動,突出對外文化交流。
二是推動世界遺產旅游,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。中國的世界遺產地,近一半在長江流域。2022年,中國傳統(tǒng)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列入聯(lián)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,涵蓋長江流域44個茶文化項目,堪稱我國歷次人類非遺申報項目中的“體量之最”。2024年,云南省開展“世界遺產游計劃”,以云南6項世界遺產為主線,推動國際友城合作,開啟“游云南·看吳哥”的跨國旅游線路。長江世界遺產之旅主題游線,串聯(lián)起九寨溝—黃龍寺風景名勝區(qū)、麗江古城、黃山、蘇州古典園林、杭州西湖文化景觀等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,形成集靈山秀水與深厚文化為一體的世界遺產旅游長廊。
三是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長江鄉(xiāng)村旅游名片。中國作為農業(yè)大國,鄉(xiāng)村旅游是一大特色,2022年以來,中國有15個鄉(xiāng)村進入聯(lián)合國“最佳旅游鄉(xiāng)村”名單,數(shù)量位列世界第一,11個位于長江流域,分別是云南阿者科村、福建官洋村、湖南十八洞村、四川桃坪村、安徽小崗村、浙江溪頭村、浙江余村、安徽西遞村、重慶荊竹村、江西篁嶺村、浙江下姜村,最佳旅游鄉(xiāng)村向世界展示著中華文明的魅力和真實的美麗中國。以四川桃坪村為例,將羌族的文學典籍、天文歷法、建筑技藝、羌族歌舞、羌年節(jié)慶等進行創(chuàng)新轉化,吸引了眾多游客的打卡。
河流是部文明史,一條河流就是一個民族和一個國家的性格。大江東去,川流不息,文明源流,南北縱橫,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,以中華文明的典范構建起文化自信的高地。
(作者:李小波,系國家文化公園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、四川師范大學國家文化公園研究中心主任)